•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医保指定医院
0930-6212297
医院新闻

勒毛才让的故事

2024-01-31 19:49:12 111次 供稿:祁培峡  勒毛才让 摄影:门诊部 编辑:曹香兰
手机端浏览
字号:

  患者来就诊,她是接待员;患者来咨询,她是讲解员;患者行动不便,她是陪诊员;患者对服务不满,她当协调员;患者携带孩子,她是保育员。她就像一张“明信片”,打开了州医院与周边藏区患者的“最后一公里路”,筑起了与藏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的“健康桥”。

  在州医院门诊大厅,人流攒动,来去匆匆,一位藏族患者焦急地徘徊、观望,藏族导医勒毛才让急忙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经过交流得知他的妻子快要临产,因伴有复杂合并症,当地医院推荐到临夏州人民医院就诊,但医院诊室多,病人多,加上语言存在障碍,他们一直找不到就诊的科室。之后,勒毛才让帮他们挂号,与产科医生对接,并陪同他的妻子做检查、办手续,顺利住进医院。

图片

  勒毛才让,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塔哇贡玛人,毕业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藏医系。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院党委书记马丁援同志在某藏族交流群内推送的州医院招聘藏族导医的公告,她第一时间投送简历,按照招录要求认真备考,经过努力顺利进入州医院工作,就这样命运将她和州医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门诊导医台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形象及患者满意度。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勒毛才让来说导医是什么?具体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何让需求不同的患者焦虑而来安心而归,是对她耐心和智慧的最大考验。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州医院大家庭给予的温暖让她有了克服一切困难,义无反顾工作的勇气和动力。院领导对她和另外2名藏族导医格外关注、殊为关爱,叮嘱门诊部负责人精心培养、全力支持她们开展工作。马丁援书记还定期与藏族导医保持微信联系,询问工作生活情况及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随着时间推移,她慢慢融入了客服工作,从咨询分诊、沟通协调、翻译导诊、陪诊送诊、帮助打印报告单到寄化验单与药品、电话随访样样精通,得心应手。从门诊部办公室、导医台到健康驿站、“红石榴”志愿服务队、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这些岗位她都干了一遍,几年下来积累了跟患者打交道的经验,成为门诊部的“多面手”、“包办王”,更是藏族患者的贴心人。

  “我和其他2名藏族导医观察到,来我院就诊的藏族患者大部分是农牧民,85%以上不懂汉语,很多藏族同胞看病时与医生交流困难,很多时候通过肢体语言交流,常常造成曲解。”勒毛才让说,不仅仅是沟通交流,医院所有的信息标识只有汉字,没有藏文翻译,患者找不到诊室、检查室,不会使用APP、自助机、听不懂医嘱等,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增加看病难度,产生焦虑心理,医生也很难准确了解患者病史。为了不耽误藏区患者就医,她几乎每天跑步工作,24小时手机在线,一旦看到、听到藏族患者沟通遇阻,她便会第一时间上前服务,帮着和临床医生沟通,挂号、就诊、取药、办住院手续,事无巨细,最多的时候每天服务数十名藏族患者,年接诊藏族患者300余人,州医院每个科室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作为一名导医,体验过患者就医时的无奈,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但也感受过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有理讲不清”的尴尬场面......但,她依旧热爱这份职业!曾住在普外科的病人德合拉才让,由于他和家属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就医过程中语言沟通障碍,给就诊带来了极大不便与困扰,勒毛才让积极协调普外科医护人员,为入住、治疗提供最大便利。出院后由于这位病人完全不了解异地就医备案办理程序,她又联系甘南州医保办沟通解决问题,出院时还特意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回访咨询。德合拉对州医院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全程藏族导医服务表达诚挚谢意,并流露出心声:“在州医院有一种在藏区医院看病的感觉,心理踏实,谢谢你的帮助,扎西德勒!”。疫情期间,一位来自夏河县麻当村的患者带着她的女儿在儿科住院部就诊,但家属文化程度不高,无法与医生沟通,甚至连做检查的地方都找不到,孤零零一个人独自在走廊里来回走动,她觉得医生一点也不理解她,也没有人帮助她。勒毛才让经过时注意到这位表现异常的患者,主动上前询问,得知情况后带着她们去做各种检查,其中有一项结果要等几天才能出来,明白患者来回奔波不易,她通过自己身份的“便捷”帮她们尽早拿到了检查结果,又找到主治医生查看,之后,用微信把结果发给了碌曲的病人家属。最让她印象深的是2021年救治出院的夏河县晒经滩寺活佛青排,当时活佛因突发轻微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40小时、意识障碍紧急送往我院救治,结合磁共振、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神经内科医生诊断为右侧脑室亚急性脑梗死。医生为活佛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给予双抗、活血化瘀、康复锻炼。经过数天的精心诊疗,活佛四肢肌体趋于正常,未有认知、言语后遗症,可独自进食、起居自理,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住院期间勒毛才为活佛及陪同的喇嘛们提供沟通协调、翻译导诊、陪诊送诊、三餐供给等一系列暖心服务,直至痊愈出院。临走时活佛对州医院精湛的医术和优质服务表达诚挚谢意,并为勒毛才让献上了表达敬意的哈达。勒毛才让回忆说,那个画面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条哈达重量很轻,但承载的份量却很重,不仅仅是患者的谢意,更是对州医院的认可与信任。

  参加工作至今,她很少有时间能和家人、朋友吃顿饭,甚至是藏族最隆重的藏历新年,她都遗憾错过。在勒毛才让看来,为患者服务就要做患者手中的一把“万能钥匙”。受她帮助的藏族患者不计其数,她凭借着无私奉献精神和浓浓的爱心,谱写了一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州医院民族团结赞歌。

图片

预约挂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