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医保指定医院
0930-6212297
历史沿革

1949­­­­—1970年


 

1949年8月临夏解放。9月,临夏军管会接收民国临夏县政府卫生院,改名为临夏分区人民卫生院。

1950年6月,分区卫生院分为临夏县、市两个卫生院。7月,临夏市卫生院改由于临夏专署隶属,仍称临夏分区人民卫生院,有工作人员30人,病床6张。

1952年10月,临夏分区人民卫生院更名为临夏专区人民医院。

1952年底,医生杨崇仁克服困难,成功地施行我院历史上第一例阑尾切除术。

1955年,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门诊、住院部两栋砖木结构楼房竣工。医护人员增至40人,病床30张。

1955年10月,专区人民医院在团结南路设第二门诊部。同年,妇产科始做古典式剖腹产。

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专区人民医院改称为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有病床50张,分设大内科、大外科两个综合科室。五十年代戴克夫、方国安、肖国华、梁春文、陈继尧、邱昌彪、田易畴、邹庆礼、何腾蛟、马明德、王佩环、周守信、郑淑玲、周兴全、张卫国、牟健、马明良、李友桃等先后分配到医院。在党的“团结中西医”的政策号召下,中医杨伯约、史继贤积极献方,并先后来医院工作。

1956年,安装全州第一台200毫安X光机,放射科始行传统X线检查。妇产科始行卵巢囊肿切除及子宫全切、绝育术等。

1960年,中医师史纪贤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六十年代化验室始作网织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计数及血液寄生虫检验。

1965年始作腹膜外剖腹产、子宫脱垂骶骨下岬悬吊术、输卵管吻合术。六十年代中期,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分设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皮肤、放射、化验等科室,形成综合医院雏型。到1968年医务人员增至于156人,病床120张。

自建院至1966年8月期间,张风梁(代)、戴子贵、王仲山、谭德义(兼)、田易畴、候德山先后任医院院长;贺玉铭、刘盛华、候德山、田易畴、王焕英、满贵民任副院长。文化大革命中医院工作受到严重干扰,领导班子受到冲击,部分医务人员受到到不公正待遇。

1968年10月,州医院建制被撤消,医务人员及药品器械分散下放到各基层卫生院。原院址移交临夏市人民医院。

1970年10月,重建州医院,时称临夏州医院革命委员会。有医护人员130人,病床170张。原北京天坛医院下放临夏的部分人员成为医疗骨干。如外科常镇、廉锡伟、孟昭中、刘善长、宋宗尧;内科韩铁生、刘传弟、甘毓林、肖先镇、妇产科罗世芳、张晚农;儿科徐荣芳;皮肤科任诚;口腔科李新球;放射科梁振兴;中医科张志仁;化验室黄德斌、刘志、穆卉等,护理方面聂美瑞、刘清洁、刘丽等。他们在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备简陋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默默奉献,表现了首都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其中的常镇、罗世芳、刘传弟、任诚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为临夏各族人民热忱服务的同时,言传身教,一批年青医生在他们的培养下逐渐成长。
 

1971­­­­—1983年


 

1971年,内科成功地抢救两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达37小时的危重症患者。

1971年10月,设立党支部,陈修德为支部书记。

1973年1月,设立党总支部,钟继光为总支书记。同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成功地抢救了一名药物过敏引起全身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型药疹的严重患者。同年,又治愈一例合并肠瘘的腹型白塞氏病患者。

1974年,罗世芳为四川一女性患者手术治愈因阴道隔膜、宫颈畸形致十一年未孕的妇女,便其正常孕育。

1976年内科病房东侧2100平方米病房启用。

1974年1月,常镇等治愈一男性肝破裂患者。3月,为一藏族患者开颅、行硬膜下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清除术。

1976年,现内科楼东侧2100平方米三层楼房竣工启用。同年,为一女青年施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治愈其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1977年,妇产科罗世芳成功地为一妇女做剖腹取肠代阴道成形术。

1978年,眼科医生邱昌彪出席全国第二次归侨大会,并受到表彰。

1970年10月至1978年10月孟荣贵、陈修德、钟继光先后任革命委员会主任;赵治珍、张玉春、李恒元、魏玉屏、罗永录、刘涤华、崔治安、吴志友先后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10月,撤消州医院革命委员会,恢复院长负责制。先后任院长的有钟继光、马秉智;任副院长的有常镇、罗世芳、肖国华、王玺、周兴全。

1979年12月,州医院党总支部改设党委、赵益才任首届党委书记,后戴克夫任党委副书记。80年代初,放射科开展了气钡双重消化道造影技术;化验室始行骨髓细胞分类,贫血分类等项目。

1981年,第一届院工会成立,肖国华任工会主席。

1982年,为广河县一农村妇女成功摘除有7年病史,重达47.7公斤的臣大卵巢囊肿。

1982年,肖国华荣获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3年,戴克夫出席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大会,并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3年,胃镜室成立,奥林巴斯胃镜投入使用。

1983年,冯春彦被授予全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3年底,马正峰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后王玺任党委副书记。

 

1984­­­­—2000年


 

1984年,内科住院部西测3150平方米病房启用,病床增加至250张。同年B超室成立,全州第一台日本阿洛卡SSD­­280B超机开始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委、院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拨乱反正,特别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后,原州医院的技术骨干戴克夫、肖国华、周兴全、陈继尧、邱昌彪、马明德、周守信、郑淑玲等重返医院;一大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相继从外地和州内各县市调入医院,其中有冯春彦、刘淋、刘学禹、马淑芳、孟自奋、黄亨、鲁绍智、汪绍文、范培中、薛万峰、李万达、刘振国、窦尚礼、王兆瑞、黄朴、窦国良、魏岐山、赵宏伟、石淑媛、李淑敏等;各地医学院校的一批毕业生先后分配来我院,其中有秦喜斌、吴瑞荣、杨天福、王海平、满仓位、王世昌、焦玉华、马玉英、马长寿等。上述老、中、青三部分人员的调入,极度大地充实了医院的技术力量,其中大部分人先后成为医院和各科室的负责人。

1984年底,冯春彦任院长、刘淋任副院长。

1985年5月,护士李淑萍受到甘肃省优秀护理工作者会议表彰。

1985年以来,建立健全行政职能科室,增设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门诊部、保健科、临床医技科室进一步增加和扩大。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有:院办公室王秀娥、医务科封自强、护理部李淑敏、门诊部薛万峰、保健科周守信、内科肖先镇、外科刘学禹、妇产科郑淑玲、儿科张卫国、中医科窦国良、五官科满仓位、放射科孟自奋、检验科王忠、药械科陈占民、总务科杨廷礼、财务科金殿元、传染科冯永明。

1987年5月1日,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新门诊楼竣工启用,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1990年3月,董守信任党委书记。11月,马永福任副院长。12月增设纪委、田亚民任纪委书记兼第二届工会主席。

1992年,刘淋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4年,冯春彦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年,刘振国荣获全省劳动模范称号。窦尚礼评为全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5年,刘淋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1995年10月,全州第一台隔室摇控日本进口500毫安X线机启用,结束了暗室透视的历史。

1996年马谦任副院长。同年10月,全州第一台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00I型全身CT机启用。

1997年12月,马骥任第三届工会主席。同年新制剂楼启用,制剂室引进先进的成套多级水处理系统,制剂品种进一步增加。孟自奋、刘振国评为全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8年,6300平方米的外科大楼竣工使用,病床扩大至420张,医护人员增加至502人。同年,满仓位获全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97年7月,全州第一台进口电子胃镜启用。

2000年,马谦评为全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0年3月,护理部获甘肃省“巾帼建功”活动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2000年10月,在州委、州政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活动中,孔同信脱颖而出,竞争上岗,任医院副院长。2001年3月,全州第一台美国GE公司生产的LG500彩色多普勤超声诊断仪启用。同年4月,多功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启用。

 

2000—­­­­2008年


 

2001年3月,护理部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2001年底,全院中层干部通过考试考核,群众评议,竞争上岗,组成全新的各科室领导班子。

1985年,内科开展心电监护,抢救心肌梗塞患者1例;外科施行心包引流术成功;传染科采用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变;针炙科始用微波和激光治疗疾病。妇产科行输卵管再通术一例成功。

2003年1月,我院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第二批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

2003年5月,全州第一台德国西门子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启用,填补了全州影像诊断的空白。

2003年,心内科开展了临时性、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填补了州内空白。

2003年9月,我院被甘肃省人事厅、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3月,孔同信任州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2004年4月,马谦被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2005年12月,“临夏州腔镜外科诊疗培训中心”挂牌。

2006年3月,血液透析中心成立,开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慢性肾衰竭。

2006年6月,我院内镜中心开展以ERCP为基础的多项检查及镜下微创治疗,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州在消化道疾病得诊断治疗水平跃居省内先进水平。

2006年8月,19756平方米的新门诊大楼竣工使用。2007年6月,病床扩大至650张。

2006年9月,引进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

2007年5月,省总工会授予孔同信“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7年8月,开展婴幼儿高压氧舱治疗。

2008年1月,我院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1月,杨晓娟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8年3月,临夏州人民医院呼吸肾病科被甘肃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劳动先锋号”集体。

2008年3月,引进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系统。

2008年4月,甘肃省卫生厅授予我院“甘肃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称号。

2008年5月,“5.12”汶川大地震后,我院免费(医疗费用由医院承担)救治了震后跨省区的第一位伤病员,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昼夜奋战,不怕疲劳,保证了伤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了省、州领导和被救治伤员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2008年11月7日,甘肃省卫生厅授予我院“三级乙等医院”的称号。2009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临夏州人民医院呼吸肾病科为“工人先锋号”。

 

2008­­­­—2010年


 

2009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我院“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2009年肿瘤介入诊疗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州内的空白。

2009年4月,甘肃省医学院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外科学组授予我院甘肃省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外科学组培训基地。

2009年2月,率先在全省启用首台超高场3.0T飞利浦磁共振成像系统,极大的拓展了影像诊断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医院采取“尖端设备、低价收费”的优惠政策,造福当地及周边群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09年8月,临夏州人民医院工会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全省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2010年1月,我院被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会、中华医院协会、商务时报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医院品牌年会组委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患者满意示范品牌医院”。

2010年4月,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孔同信“甘肃省先进工作者”。

2010年,购置飞利浦大型C臂机,开展血管造影,填补了州内空白。

2010年12月,我院被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授予“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
 

预约挂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