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悬壶济世的中医人,在一代代传承中传递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我院王治中、王小军、史有礼、杨增昌4名医师分别荣获“临夏州名中医”称号。“名中医”是临夏中医药系统的先进典型,他们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传承着临夏州中医药文化。州人民医院推出“名中医在身边”专题,系列报道我院“临夏州名中医”!
王治中:为医者当品德为先,医技为后
王治中,主任医师,全省优秀医师,临夏州名中医,2010起连续四届甘肃省中医师承州级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曾先后担任甘肃省药学会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药学会临床药学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合理用药质控中心委员、临夏州中医学会理事、临夏州司法鉴定中医专家、临夏州合理用药质控中心主任。擅长中医内科疾病,尤在消化胃肠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男性不育症及中医疑难杂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一面。
存岐志用实功,扣入中医大门
1979年是恢复高考第二年,经过一番努力,王治中顺利考入甘肃中医学校中医专业,正式步入中医殿堂。晨诵药性赋,夜背汤头歌,勤求古训,如此数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分配到临夏州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从此他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夫。然而,临床工作几年后他深感自己所学知识肤浅,理解了古人“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之理,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他认识到,做一名大夫要为患者解除疾病之痛苦,就必须掌握优良的技术,而技术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学好的,必须勤苦当头。此后,他一边苦干临床,一边抓紧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条辨》及历代各家学说,深刻领会其内涵;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幸拜临夏州名老中医史纪贤为师,学习史纪贤多年来从事中医临床积累的经验。1988年,他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函授学院,1989年在甘肃中医学院“经典著作进修班”深造学习一年,在省内外知名教授周信有、吴正中等讲授下,他方知自己之前认识中医之肤浅,仅刚刚叩入中医之门,这一年他夙兴夜寐、认真苦读,中医经典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1994年省自学考试开考,他各门课程均一次考试通过并取得中医专业本科学历。为了更好的满足临床,他向往跟着全国中医临床医疗水平最顶尖的国家级中医大师学习,1999年,他到我国中医的最高学府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学习,在全国知名中医大家陈可冀、焦树德等中医专家们的指导下,临床思路茅塞顿开,深受教益,尤其是临证辨使自己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有了很大造诣。
学以致用践医道,博采众长斗顽疾
行医四十余年,抚今追昔,感触良多,他深感岐黄之术浩瀚,深奥难学,瑰宝之丰富,用之不尽。但他始终牢记“为医者当品德为先,医技为后”的从医箴言,严格要求自己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心为患者着想。四十年来,他求真务实,医德高尚,用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为来诊的每一位患者诊治,治愈和好转了上万例来诊的患者,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和同仁的肯定。他在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危急重症方面具有独特的诊疗专长;经常参加全院疑难病的会诊,发挥中医特色治愈了不少西医棘手的疑难杂症。2009年,他在甲型H1N1流感中积极发挥中医作用,运用中医药诊治且治愈了临夏州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按卫生部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方案主持制定了了临夏州人民医院治疗甲型H1N1的流感协定方,治愈了167例甲流患者。2020年,他结合临夏地域特点,主持制定了临夏州人民医院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和预防方案,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一人一方案逐一进行治疗,疗效良好,被州电视台和《民族报》采访报道。多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新中医》《西部中医药》《甘肃医药》《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参编中医专著2部,主持《甘肃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预防方临床应用研究》科研一项。培养中医师带徒医师7名,都已成为临夏州的学科带头人。
医学知识浩如烟海,尤其是中医知识深奥难学,新的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他说虽退休但在医学知识方面学到的知识非常肤浅,远远不能满足为患者治病的需求,在医疗技术方面永远是学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奉行“厚德、精医、创新、奉献”的院训,继续努力学习医疗知识,虚心向同仁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细心认真的为每一位来我处诊治的患者高度负责,成为患者心目中信任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