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有1.2亿人患有肝炎,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至肝硬化,之后逐渐出现门脉高压致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尤其是血小板重度减少,需要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痛苦不堪。解决此问题需要做手术,传统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恢复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人们对美容需求的提高,更美观、更微创成为外科发展的方向,因此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我院普外科深耕此项技术,在传统的开腹脾切术、门体断流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开展了“腹腔镜下的巨脾切除术”,近期,普外科再次实现技术提级,开展的“全腹腔镜下门体断流术”成为全州首例。
前不久,一位深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病痛折磨的患者,多番打听,几经周折后,前来州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占斌门诊就诊。经门诊检验检查,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诊断明确,并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陈主任立即安排患者住院,并嘱咐主管医师陈旭旭积极申请血小板,患者脾脏巨大,腹腔内操作有限,动辄损伤脾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小板低,容易导致术野出血,影响操作;即使常规行脾切除,手术风险仍然很高,术中操作困难重重。经过科室讨论以及充足的术前准备,陈占斌团队成功为患者施行本科室第一例“全腹腔镜下门体断流术”,手术历时约4小时,出血不到100ml,术后第2天患者即下地活动,复查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第8天,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好转出院。
对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巨脾患者,之前腹腔镜手术是禁忌,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术,切口长30-40cm,术中会破坏门静脉高压形成的代偿性侧枝循环,从而增加门静脉压力,加之肝硬化患者蛋白合成能力减低,术后切口愈合差,患者恢复困难。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流程的规范,腹腔镜脾切除逐渐成为肝硬化脾大脾亢的规范性手术,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但完全应用腹腔镜实施脾切除术,需要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和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相对于腹腔镜下正常大小的脾切除术而言,腔镜巨脾手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技术要求更加精致、细腻,解剖层次须十分清楚,术者只有具备非常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和非常丰富的开腹切除脾脏经验,才能完成这种手术,这是我院普外科第一台全腔镜下门体断流术,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普外科在微创手术上又跃上了新的台阶。
近年来,普外科注重学科发展,技术创新与提升,发展迅速,科室以腹腔镜下微创技术为特色,在复杂疑难肿瘤根治,重症胰腺炎及腹部脏器复杂严重创伤紧急救治方面有较高水平。今后,普外科将深入推动医院“外科微创化”的发展模式及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在临床的实践,进一步引进先进治疗理念、诊疗技术,丰富微创治疗方法,为患者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