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近期重症患者激增,ICU病床满负荷运转,且部分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很快,各职能科室立即配合增设综合ICU病房,扩展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抢救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丁援、院长安永东紧急安排。午夜两点,夜幕下,州人民医院院区里灯火通明,各科室迅速按照ICU设置规范连夜进行病区扩容改造……
“杨主任,急诊科联系有三名重症患者,需要立即住院。”刚抽调到病区熟悉病房设备的值班护士紧急汇报。
“立即组织对接收治,所有人员打起精神,按照排班运行……”重症扩容病区负责人杨伟伟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带领整个救治团队开启他们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呼吸衰竭、肺功能严重障碍、伴有严重基础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各种重症疾病的患者络绎不绝,这里成了随时待命的战场,大家都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从12月13日开始运行,截至目前,重症二病区共收治66名患者,其中80%的患者出现白肺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有部分患者来院时缺氧和休克已非常严重。在一片紧张忙碌之中,整个团队除了丰富的重症救治经验和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还需要一双双“火眼金睛”和“敏感”的心来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我们重症二病区主要由重症、感染、创伤骨科等多个科室共同支援组建的团队,解决ICU无力收治滞留在急诊的重症患者,目前只有10名医生,人员十分紧张,大家开玩笑地说每天都像是在战场上接受极限挑战,需要把所有的脑力和体力调动起来,击退病患的种种危险体征。由于我们收治的患者都是重症,往往是多器官衰竭,病情每分钟都在变化,因此治疗方案也是24小时不间断、无停顿动态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能有片刻懈怠。”杨伟伟告诉我们。
12月17日,一名55岁男性患者因“浑身酸痛9天,加重伴咳嗽咳痰胸闷气短2天”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当时患者胸闷气短症状非常明显,口唇青紫,已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肺性脑病症状,急诊科查胸部CT可见左肺大面积感染,血气分析氧分压48,二氧化碳分压51.8,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急诊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转入重症二病区,病情十分危重。杨伟伟立即组织治疗团队制定救治方案,给予重症监护、抗感染、抗病毒、机械辅助排痰,俯卧位通气等系列治疗。经过连续10天的日夜守护,现患者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已拔出气管插管,12月27日复查胸部CT可见肺部感染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患者血氧饱和度在脱氧状态下可维持在90%以上,目前精神良好,已可以自行下床活动。
重症二病区护士长马莉莉告诉我们,“现在病区有20名护士,其中重症专科护士只有3名,我们把3名重症护士分别编入不同的组,带领其他专业护士护理重症患者。凌晨1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这段时间是非常辛苦的,要帮助患者排痰、写护理记录,发现并及时上报病情变化,执行夜间的医嘱……不允许任何一个护士有一分钟的打盹,最辛苦的是收治的都是垂危患者,病情向风一样瞬息万变,这对大部分不是重症出身的护士来讲确实是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虽然是8小时一班,但实际工作时间基本都在10多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间还要抽空尽快掌握重症救治技能。”重症二病区抽调大多数护理人员都是从7月份开始,就被抽调到方舱医院、定点医院、过渡病区等处执行任务的精兵强将,很多人有半年未曾回过家,在她们的生活里,没有白天和黑夜,只有白班和夜班,患者病情平稳就是最大的幸福。
医院像是一个渡口,每天的人来了又走。医生像是一群摆渡人,把人从死岸渡到生岸,又从生岸渡到死岸,或者停在冥河中间,生死边缘。医院连接着地狱、天堂与人间,这里见证着希望,也倾听着绝望。有人会把家人去世后突如其来的悲伤倾泻在医生身上,其实面对死亡,医生从来都不是家属眼中的轻描淡写,只是他们不能停留在一座坟墓前不再前行,因为还有患者源源不断地来,甚至来不及悲伤,又投入到下一场繁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