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医保指定医院
0930-6212297
医院新闻

【州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主题征文系列作品选】——九年东乡情

2022-11-25 18:19:11 146次
手机端浏览
字号:

  〔编者按〕从1952到2022,70年来,一代代州医人笃行致远、守正创新,始终秉承“厚德、精医、创新、奉献”的院训和“以患者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医院”的办院宗旨,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卓越成就,竭力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生动展现建院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州人民医院发生的巨大变化,我院特举办以“杏林春暖七十载,悬壶济世万里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为建院70周年献礼。现展示部分优秀作品供大家赏析。

  九年东乡情

  刘淋(1984-2004任临夏州人民医院副院长)

  (图片是作者和原州医院医务科科长李万达)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1967年大学毕业时,我所学的专业课共二十四门,学业成绩在67届毕业生中位居前列,顺利成章留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并没有像常人想象的方向发展,我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从大学直接分配到东乡。

  带着行李,坐着卡车来到东乡县政府所在地锁南镇,后又雇一辆架子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好长时间,才到了一个小村庄,约三十余户人家,沿岭乡政府所在地就在这里,房屋简陋程度让人吃惊,我被安排在坐东朝西靠南墙的土坯房里,没有任何医疗设备,无用武之地。不久乡里的大部分干部都下乡去了,算上我才八个人,进行“两个基本保一个基本”的核算,即就是“基本公分、基本劳动定额,保证基本口粮”的核算。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这项工作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瞬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一边谦恭地向乡干部领教,一边和大队干部商量,提前三天完成了核算,社员反响很好。

  初到陌生的沿岭乡,一切生疏,语言不同,千山万壑的自然条件,连年干旱、禾苗枯竭,农民生活处在极度困难的边缘,令人目不忍睹,当地有一句民谣“小病拖、大病挨、危重才往医院里抬。”我对当时底层农民的生活有切身感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八个字启迪了我,想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要用震撼古今的爱国主义名句激励自己面壁苦读,发掘生命的潜能,奋斗不息。我用第三个月的工资购置了最起码的“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附加针头、针管、输液的一套,针灸治疗的一套材料。

  对常见病、多发病我辩证施治,循经取穴给予治疗,遇到危重病人,我让家属到县医院买药……总之,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治疗,设身处地为患者谋划,不管白昼黑夜,寒冬酷暑,我随叫随到,把一个个频临衰竭的患者大多数都抢救过来了,我的名声在沿岭乡、汪集乡、免古池乡传开了,病人日渐增多,我的救助有时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一个后沟大队的光棍汉,面庞干瘪、潮热盗汗、干咳不止,时而有血染痰,我给他一元钱(透视需要五角钱)让他到县医院胸部透视,次日他一手提了几个鸡蛋,一手攥着钱,吃力地敲我的门,一进门执意放下鸡蛋和一元钱,握紧我的手,垂着脑袋,沉默不语,数分钟后才深一脚浅一脚的离去,望着他的背影,我不敢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他的执念,让我万分难过。大约半个月后,碰见后沟村里的人,我问老马怎么了?他说“早埋了!”与东乡人相处,我深知,这人世间真有“大写的人”、“视死如归的人”,从此以后我收敛了浮躁,淡泊了名利,学会了等待、达观;明白了人情事态,什么是真诚善良,什么是过眼烟云。

  数年间我结识了数个东乡族知己,他们对朋友是两肋插刀的汉子,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儿。性格洒脱,从不以家贫自卑,照样请客吃“平伙”,满脸欢欣的说南道北,言语中从不把眼下的窘境当回事儿,依然饶有兴致的好客,当你第一次迈进东乡农家,在热乎乎的炕上盘腿而坐,三炮台的碗子擦得锃亮,没有一点茶渍,一缕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没有想到在这样偏僻的乡下,竟有如此美好的习惯。

  我的阅历跌宕起伏,1969年省上紧急在沿岭召开“学大寨、修梯田”现场会,车水马龙、日无暇晷,寂静的山庄沸腾了,但乡政府写的材料不行,没辙了!乡党委书记马进福(中年时期是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心底实在,给前来的嘉宾新华社社长夏公然说:“有个新来的大学生,人成呢,有才干,让他写吧?”我还算出手快,一个小时许就写好了,夏社长过目后,开颜微笑,给在场的领导说“人才难得,本人愿意的话调新华社”,县委书记张魁玖立马让我写入党申请书,调东乡县医院担任代理院长。

  当时东乡县医院人才济济,有上级医院下放来的资深外科主任戴克夫,和训练有素的资深护士,也有从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和我一起来的年轻医生如管小虹、李世清、王涤新、卢思齐……还有兰州医学院毕业的孟自奋和我……著名院校的学生和我有天壤之别,我想起了《苟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我不是蛟龙,但我有自信,任职演说我紧靠三点:其一,知识分子必须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转化成才能,用才能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其二,知识分子必须爱国,爱各族人民,爱身边的人;其三,我没有鸿猷的规划,但我有责任与忧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医院的同事被我深厚的医学功底,娴熟的医疗技术,平和而朴实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业务范围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科,解决了困扰医院的几个难题,一跃成为全省县级医院的先进行列,甘肃日报报道了我们的事迹。

  这是我人生的春华秋实,花芳果香的丰收年景。但1976年养育我的奶奶罹患癌症,记得我刚懂事的时候,明智的奶奶告诉我:“在襁褓之中,父母把你过继给了无儿无女的她。”不是母亲胜于母亲,没有她老人家,就没有我的一切,对我的疼爱正如“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从小奶奶就像浩瀚的大海,我就是一叶舟,偎依在奶奶的怀抱。天不遂人意,又过了三年,奶奶的病情开始变坏,且每况愈下,我和我的妻子夜以继日的守护,每当我给奶奶喂下一匙汤药或者牛奶的时候,看到她露出会心的微笑时,我的内心就涌出深深的感动。我和奶奶的相依为命,那便是心曲的彼此倾诉,奶奶这辈子发出的是不求回报的声音,我欠奶奶的实在太多太多,无以回报。

  斗转星移,东乡九年,恍如昨日,却似经年,昔往矣,由衷的热爱东乡,无怨无悔;今来思,奉献了青春年华,真心实意。

预约挂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