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胆总管结石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诱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外科手段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常见方法,传统开腹治疗创伤较大,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目前,随着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普及和外科医师内镜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BEPS)、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CHT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transcyst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TCBDE)、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and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RCPand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的常见方法。
我院肝胆外科自2000年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先后开展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OCHT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CHT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
其中EST+LC的优势是对患者的一般状况要求较低,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胆道梗阻,适合急诊实施。当EST取石失败或出现并发症后可采用LCBDE或开腹手术,而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后期手术提供了明确的影像学资料,不仅可以了解结石的大小、数目、位置等,有时还可以了解胆囊管、肝内胆管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胆总管探查的盲目性。其缺点在于存在出血、诱发胰腺炎、十二指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另外,EST+LC是两步法治疗方案,病人需要接受两次有创治疗,给病人的精神和经济上都带来一定负担。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目前已经较为普遍地应用于外科临床,可以一次性治愈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术后需常规放置T管,放置T管后需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方可拔除,术后T管窦道形成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拔管时间必然延长,给病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LCBDE后也有行一期缝合,但是其需要胆管下端通畅,结石取尽,胆管扩张到一定程度;尽管一期缝合的胆漏发生率约为3%,罕有胆管狭窄发生,但是对于扩张不明显的胆总管行切开后一期缝合是有风险的。
LTCBDE的出现较好地弥补了上述两项技术的不足。首先,LTCBDE可以一次性治愈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避免乳头括约肌切开导致反流性胆管炎等远期并发症。其次,LTCBDE不需要切开胆总管,避免了放置T管和胆总管一期缝合可能带来的胆漏和胆管狭窄。特别是对于胆管扩张不明显的胆总管结石患者,LTCBDE具有显著的优势。另外,LTCBDE在结束胆道探查后用结扎夹夹闭胆囊管,较单纯LC并不过多增加病人的手术创伤,因此较以上两种术式更加微创,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平均医疗费用也更低。但是LTCBDE也有弊端,如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巨大结石,不适合一些胆道变异的情况等,因此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近期我院肝胆外科外科医师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全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多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患者在肝胆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恢复良好。双镜联合手术的开展意味着微创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给更多因胆管结石困扰的患者带来好福音。患者不必辗转其他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微创手术带来的福祉和肝胆外科医护团队的优质医疗服务。
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胆石的处理颇为复杂和棘手,如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后果。胆道系统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治疗方案的积极探索,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基于此,临夏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护团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怀揣着医者仁心,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在胆道系统结石疾病“微创化”“一站式”诊治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攀登着一座又一座高峰。既往开来,不辱使命,临夏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护团队将继续以精湛的技术、温馨的护理,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