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医保指定医院
0930-6212297
医院新闻

转战广东

2022-08-01 19:40:00 67次
手机端浏览
字号:

  快一个月了,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更不是梦想,而是一声连一声的群消息,是的,你没看错,是群消息,一个名叫“7.13州医院核酸采样群”的临时工作群,一个让我牵肠挂肚的工作群。

  22:42,“明天早上5:30,东乡……”(东乡是重灾区啊,也是,不是重灾区不会让我们上。)

  5:22,“大家上车,快速清点人数……”(这么早,他们吃早饭了吗?)

  5:30,“一组到位、二组到位、三组……”(昨晚回来那么迟,赶紧抓紧时间在车上休息会吧!)

  5:40,“大家务必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好个人防护……”(大家一定要平安回来!)

  “核酸采样就像是抽盲盒,检测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我们面对的这个人是不是阳性,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院党委书记马丁援不断在群里提醒大家。

  ……

  从7月13日到7月31日,州医院70名核酸采样队员从临夏市的街道社区、到广河、东乡的乡镇村落,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去那里,这是他们第一次用脚步去丈量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我该怎么去描述他们这一路的辛苦?你感受过自己汗水流淌的轨迹吗,从发根、到耳后、到脖颈、到后背、到腰部,然后是全身的浸透,你感受过鞋子里倒出汗水的感觉吗?你感受过耳朵勒的生疼,每一次呼吸都无比吃力,又无比奢侈,在快要晕倒和不能晕倒之间的那种拉扯吗?你感受过巨大的生理煎熬和坚定的信念之间的博弈吗……我引以为傲的文字在他们正在经受的这份磨砺面前,是那么苍白无力,可他们告诉我更多的却是感动,过去的苦难不再是苦难,它会成为支撑我们走向远方的力量。

一位军嫂的遗憾

  采样队组长冉林卉,因为连日奔波劳累,变应性哮喘复发,带着口罩一路咳嗽一路采样,晚上回到宾馆自己吸雾化、做治疗,努力让自己尽量少咳嗽保持体能,不影响采样任务。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一位军嫂,丈夫在祖国的边疆履职,聚少离多是生活的常态。疫情发生之前,她的丈夫刚刚休假回家探亲,然而久别之后的团聚还没超过48小时,疫情就突然降临,她被抽调到核酸采样队。“以前他在新疆,我在甘肃,现在我在隔离点,他在家,等我解除隔离,他的假期也结束了,下一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她笑着哽咽,“累吗?说不累肯定是假的,但是我们绝对是笑中带泪,在采样过程中,一次次被老乡们给予的温暖感动到泪目,当老乡端着一盘金灿灿的炕锅洋芋真诚的跟我说,‘姑娘,我知道你们吃不成,可是不做点啥我心里又过意不去,等疫情结束了,你们来,我做给你们吃’的时候,我又好笑又感动。”

爱与坚守同在

  “你在卡点值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安全!”“你也是,千万不要在外饮食,饿了就坚持一下。”“我知道,你放心吧”自疫情发生以来,这些车轱辘话就成了肝胆外科护士乔婷丽和他丈夫的日常对话。今年5月12日刚刚步入婚姻的这对小夫妻还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时,就双双奔赴抗疫一线,她的丈夫被枹罕乡政府派遣到街子村驻村参加一线抗疫工作,这一场特殊的“蜜月旅行”让他们书写着别样的浪漫。介入科医生鄂宏,也是核酸采样队的一员,她的爱人曹婷在和政县买家集镇团结村村支部值守,他们一岁三个月的孩子正是哭着找爸爸妈妈的时候……在州医院的抗疫战场上,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小家。

与拉风车队的革命友谊

  在这趟核酸采样之旅中,我们的大白与另一个群体结下了战场上的友谊,那就是疫情中最拉风的车队——电动三轮车队,他们成了此次抗疫的重要“交通部队”。“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尤其在东乡很多地方,上山下沟、翻山越岭,路又远又难走,驻村干部们组建三轮车队拉着大白们挨家挨户采集核酸,如果不是他们一路带着我们,真的很难想象我们要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采样队队长周玮感慨。队员们自嘲,我们已经享受过西北大地所有能跑的交通工具了,从大巴车、中巴车、面包车、小轿车、货车、急救车、警车、三马子、兰驼王、还有新宠电动车、摩托车……可谓五花八门,当我们守护别人的时候,有更多的人来守护我们。

收获与感悟

  采样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很好的人,领导、家人、朋友、队友、村干部、志愿者、村医、甚至大巴车司机,无数个感动的瞬间让人喉头发紧,也有过委屈满满崩溃大哭的场景。感谢这些天院领导对我们“排雷小组”的关心照顾,感谢队长努力扫清路障让我们勇往直前,感谢搭档无微不至的偏爱,感谢家人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开心工作,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照顾我的你们,爱你们!

  ——采样队员石晶玉

  接到通知采样工作告一段落,终于可以睡一天懒觉,不用凌晨5点起来吃早餐了,可是,今天凌晨5点还是习惯性飞快地从床上爬起来……感恩这些一起走街串巷,一起上山下乡,一起穿梭在东乡、广河的日子,加油临夏,加油州医人!

  ——采样队员刘晶晶

  这一路,看到了许多人的无奈与心酸,总有人问我,“医生,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安慰他,“您戴好口罩,好好在家待着,千万别出去转,相信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肯定很快就能过去了。”看着他们期盼而又饱含信任的眼神,我与同伴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很多很多人都在为此而努力着。

  ——采样队员马斌

  在烈日炎炎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攀爬在陡峭的山路上,头晕目眩及缺氧的感觉让我一度心理崩溃,可总有驻村干部和带队队长及时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心里充满温暖,让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有很多人等着我们去战胜这场战役。

  ——采样队员代贺梅

  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今生有幸做为一名医护人员,尽微博之力,不负青春,不留遗憾。

  ——采样队员王海霞

       在采样队工作的19天,他们累计采样22万人次,这数字的背后是每一位采样队员咬紧牙关的坚持,也是他们想要打赢这场遭遇战的决心。在执行任务期间,在繁重的工作之下,我没看到过一句负能量的抱怨,哪怕是一句正常的喊苦说累都没有,有的只是互相鼓劲,加油打气的话语,和提醒队友们做好自我防护的温馨提示。病毒无情人有情,抗疫中发生了太多双向奔赴的美好,有挺身而出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抗疫工作者,也有积极配合闭门封控的居民,在这场与疫情较量的博弈中,我们在守护与被守护之间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感动。

  疫情防控任重道远,我们的采样队伍在等待下一个任务。

预约挂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