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忠院长在广河县晕倒被救护车送到急诊科了,正在抢救!”,7月25日下午6:00左右,这消息在医院内迅速传播开来,瞬间牵动了每一名员工的心。“马院长不是在广河县中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吗?怎么会突然晕倒呢?这是谣言吧?”,不愿相信这个坏消息的同事在说服自己。虽然希望这是一个假消息,但大家还是第一时间向急诊科核实情况。
7月25日下午5:40,急诊科接到通知,副院长马建忠突发胸痛,将从广河县转送至我院,按照中高风险患者救治流程,急诊科立即安排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做好三级防护在隔离抢救室待命。7月23日晚,马建忠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咳出黄色脓性痰,右侧胸部间断疼痛,由于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加之工作忙碌且疼痛尚能忍受,所以他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身体的不适,咬牙继续进行定点医院指挥调度和患者救治工作。7月25日下午2:30左右,疼痛感突然加重伴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呼吸时尤甚,广河县医院未能明确诊断,之后由120救护车转运至我院。6:10到达急诊科时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全身大汗淋漓。急诊科立即启动胸痛患者救治流程,迅速测量生命体征,完善心电图、心肺功能五项等检验,完善床旁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给予镇痛治疗,联系CCU、呼吸科紧急会诊,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完善大血管核磁、CT检查,检查过程中,马院长突发寒战,全身颤动。经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胸膜炎,之后转入呼吸科住院治疗。
7月13日,州内新一轮疫情爆发后,马院长就一直奔赴在广河县、东乡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市、临夏县等抗疫第一线。7月14日我院接管广河县中医院为临夏州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作为定点医院院长,从工作分组、院感防控、筛查收治、患者会诊等各方面事无巨细的担起了领导的责任。协同州上抽调的其他单位的同仁分工协作,迅速成立综合协调组、临床救治组、护理组、院感组、后勤保障组。作为总指挥,他白天忙于安排院区工作、指导修订各种流程、指南、预案,和省级专家组对接患者病情,协调联系疫情指挥部、地方政府,对接患者收治相关事宜。在院区忙到凌晨1点多,回到宿舍后又继续翻阅文件、资料、诊治指南,第二天早上7点不到又赶到医院工作,日复一日。他的电话一直是热线,凌晨3-4点的电话会诊、协调已然成为常态,“手机+充电器+移动电源”成为标配。随着住院患者数量激增,他对每一位入院病人的每一份实验室检查结果都坚持亲自审阅,分析研判收治患者的病情,参与国家级、省级专家查房,督导专家查房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协调出入院患者的救治及转运标准、流程。为确保院感零发生,联系防疫物资并把关验收,对防控标准不达标的物资汇报省级督导组专家,对接定点医院物资供应部门及时更换补充。作为州级专家组组长,安排完定点医院的工作后,又要奔赴其他县市指导工作。本轮疫情疫情爆发后,马院长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小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疫情,那里就有他的身影,直至7月25日下午。就算在上救护车的前一秒仍不忘嘱咐下属工作要严谨,不能因为忙而出乱甚至出错,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州医人”。
一个战友倒下后,另一个战友顶上去,7月26日上午,院党委派出党委委员、院纪委书记马继诚同志接替马建忠同志赶赴广河县定点医院履行战时职责!
马建忠,男,回族,1965年1月出生,天水市张家川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1988年7月分配至临夏州人民医院工作,现任州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长期从事传染病诊治工作并承担全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救治、会诊工作。先后被聘任为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甘肃省联盟副理事长、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甘肃省慢性乙肝儿童联盟委员、甘肃省医学会第七届肝病学分会委员、甘肃省健康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临夏州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夏州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临夏抗击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岗位,为守护我州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评为省州两级“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