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六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5月30日,端午前夕,一名73岁的老太太在孙媳妇的陪同下来针灸理疗科就诊,患者头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慢性头痛病史10余年,疼痛发作时需服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我院针灸理疗科主治医师梁小龙、住院医师刘光涛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及针灸优势,辨证施治,针灸配合中药、理疗治疗1周后,头痛明显减轻,无需口服止痛药,颈部活动受限明显好转,出院时,头痛及颈部症状不再影响生活,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再未服用止痛药。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头痛是一个极常见的临床症状,据统计,50%-96%的人在其一生中经历过头痛,40岁以前经历过严重头痛者为40%。中医学对头痛认识较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记载,《黄帝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中医学中,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窍”,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中医治疗本病,先分外感、内伤,而后辨证、分经论治。《医碥·头痛》曰:“须分内外虚实”。《景岳全书·头痛》:“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中医学对头痛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临证中如辨证准确,治疗方法(中药、针灸、耳穴等)选择恰当,则效如桴鼓。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中医治病见效慢,适合治疗慢性病,或适合后期调理。其实,中医药不仅能治疗慢性病,对急症亦有确切疗效,如对尿潴留、外感伤寒、落枕等,使用中药、针灸治疗即时效果显著。此外,中医提倡的“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在快节奏的当下,当引起重视,日常生活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上下五千年,术绍岐黄亘古传。切脉三关知病灶,望闻辨色晓医源。银针竖阻魂回转,草药横迎魄立安。按穴推拿舒筋骨,悬壶济世治疑难。
梁小龙,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临夏州针灸学会副秘书长,临夏州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持科研项目1项,曾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先后获“临夏州人民医院年度先进个人”、“甘肃省针灸学会年度先进个人”、“优秀实习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本着“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针刺理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西医并重,针药并举,从事中医、针灸工作。熟练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等中医技术辨证论治面瘫、头痛、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月经病、脾胃病、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眩晕等;运用注射技术治疗腰痛、膝关节痛等疼痛性疾病。
刘光涛,住院医师,本科学历,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临夏州针灸学会会员,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与科研项目1项,曾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医、针灸工作,对面瘫病、颈肩腰腿痛及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针灸治疗有其独特的诊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