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护士长)例会从这个月开始由院长办公室承办。这意味着这场每月都召开的会议不再单纯是一个业务会议而成为了医院的政治性会议,并且从上个月开始,科主任例会已经开始产生会议纪要,以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各位院长讲的都非常重要,刚才安院长讲的这个主题,是具前瞻性的论述,大家下去以后要再思考、再学习,积极运用到工作中。5G技术出现以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内科医生外科化、外科医生微创化、医院智慧化”,这是医院未来发展的方向。
魏学全副院长通报了医疗纠纷处理情况。我们要统一思想,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每一位患者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允许医疗事故发生,医院要为医生撑腰壮胆。如果没有这几句话,那么创新性工作、新技术、新业务就没办法开展。同时,医疗纠纷发生后,要分析原因,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引发的。如果说是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就要追究相应的责任。有些甚至是常规性的,如操作规程、基本常识、核心制度的遵守,由这类原因引发的医患纠纷,当事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然这类事件会不断发生,不可收拾。在医疗纠纷处理上,医院采取的方针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我们要算一笔账,要设身处地为患者利益着想,要反复权衡为医院长远利益着想。
马建忠副院长谈了医保有关事项。全院干医保,这一理念从去年开始就在提倡实行,全院医护人员现在逐渐开始接受这一理念。现在,医生的每一个执医行为,上级有关部门都有信息化监控手段,要逐步形成服务管理专业化、运行监管信息化、审核结算精细化的医保监管体系,强化对医疗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医保资金按政策合理使用。医保这一块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好,我想明年如果“飞行”检查,可能反馈的问题会更少,因为我们的信息化支撑水平已经赶上去了。
党风廉政建设,纪委马继诚书记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一句话,警钟长鸣、防患未然。我给大家讲,“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要收回扣。大家合理合法多挣钱,完了合理合法把收入分配给大家,拿到这份钱,多少年使用都放心。严管即是厚爱,不要拿设备商、药材商的钱,不划算,也划不来。现在我们的收入水平还算可以,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你想安稳工作下去呢?还是想因为收受别人一点东西而毁掉自己一生?要好好权衡利弊。讲几件事:
一是最近大家都看到了安院长在微信公众号发的“为什么要创三甲?”的署名文章,不是说院长闲的没事干,要写一篇文章,而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有一部分医生思想上没有清楚创三甲干什么?说创建成功之后受分级诊疗影响病人会减少。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暴露出我们的医生只看病不学习的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预见性。大家应该记得我们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经深入学习了多次,这是我们国家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里面说的很清楚,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在三级医院解决,其余的病在县级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治疗。以后人人都要建立健康档案,都要进行跟踪管理。因为信息化支撑力度还不够,可能暂时有难度,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以后会很容易,只需要在个人移动设备内安装一个APP,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要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倡导治未病,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国情决定的。我们是人口大国,如果依旧停留在治疗为主而不采取预防策略,医保资金就会产生重大风险,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里面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刚才院长也给大家通报了,你们自己研究一下,今年你们科室县一级的病人减少了多少?比如东乡县,省人民医院一帮扶,东乡县到州医院来的病人就大幅度降低,县域治病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因此学习非常重要,预判未来非常重要。包括科研工作,也要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呼应。最近我同几个科室负责人进行过交流,比如肿瘤,它在我们所辐射的三省五区500万人口范围内属于高发、多发病种,国家的关注点在什么地方呢?国家不会关注肿瘤的治疗,相反因为利益的驱使,会有人在关注,人人都想治肿瘤,人人都想挣大钱。但是,国家的方向很明确,因为站位于人民,对准的目标就是肿瘤早期筛查、发现的方法、早期干预手段等,所以我们的科研要向这方面靠拢。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后类似的病种我们这类医院将会减少收治。宁光院士提出的MMC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模式,它就像是一张强大的功能网络组织体系,把所有病人的信息汇聚到一起,只要糖尿病患者上一次检查床,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检查,享受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同质化、标准化的全病程服务。我们的内分泌科对MMC的重大现实意义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接受治疗的患者还不多,这是大数据理念,数字时代数据就是财富。人越多,它发挥的作用就越突出,这个概念一定要有。慢性病、常见病在临夏地区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我们临夏属于亚高原地区,本地区采用的治疗方案对高原地区、平原地区都有指导意义。如何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在治疗上发掘规律性的东西,这是我们科研的方向。因此,创三甲正逢其时,势在必行,并且还要快速提升我们的能力水平。我们现在仅仅是进入了三甲“俱乐部”,刚刚跨过“门槛”而已。以前进入不了,既然现在已经进入就要按照三甲的标准快速提升我们的治疗能力,要看急危重症、疑难杂症,要不然以后就无病可看。
二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为医院的未来多考虑,团队协作至关重要。今天上午,院长在与新任命科主任进行任前谈话时提到以前的“师带徒”,说白了讲,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代化大医院,都是一层一层形成人才梯队,上一级期盼着下面人迅速成长、成才。我们的部分科主任害怕底下的人成长起来。我一直讲,科主任是行政领导,但是一点行政观念都没有。打个比方,科主任就像坐在车子上的人,底下的人就如同拉车的车夫,拉车的人身体素质好、拉得利索,你是不是坐的越舒服?为什么要害怕手下人发展快呢?哪来那么多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讲,格局不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三是五大中心建设要行稳致远,注重实战协同能力。现在五大中心运行最顺畅、最迅速的当属胸痛中心。但是那天主动脉夹层(A型)病人在转运过程中仍然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漏洞,暴露出不够专业、不够熟练的问题。主动脉夹层A型,医院没有体外循环机,必须要转。转送流程中,谁在床旁监测血压是否下降及稳定?搬动时要注意什么细节?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原则上讲是不能动的,动的幅度大就会造成致命一击,要使患者身体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救护车出发时有针对性的携带什么救治药械?这些细节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形成规范。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要进行反复的模拟演练,要将流程、制度变成五大中心所有相关医护人员的习惯。上次五大中心开会的时我提议,从现在起考虑应该进入五大中心的病人,进入不了流程的要处罚。应该进入五大中心,为什么进不了?还要书记、院长出面解决?
四是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方向,夯实两个基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医院”,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我几乎在所有的会议、重要文件批示上都会提到这句话。坦率地讲,我们喊出的这句口号一点都不过分,但我们做的同样不够。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医院,没有患者一切都是空谈。现在各大医院都在和患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机制,比如长期的、多种形式的随访,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他们都会提供及时到位的随访。尤其是住院患者出院后,这种机制是经常性的,并且给予健康教育,让患者认可医生、认可科室进而认可就诊医院。从患者一方的角度出发,他们会给医院做免费的广告宣传。这样我们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就会称赞这个科室医生水平好,护士服务态度佳,类似的病就要去那所医院治。医生自己无论何种程度吹嘘自己的医术,无人相信,只有群众口传口的传播,认可度才会提升。再如,依靠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智慧型医院和健康教育体系,我在工作群中转发的省妇幼推出的健康宣教平台,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大家要思考,为什么省妇幼会给患者传授如何预防、如何保健、如何防止该类病的发生知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马建忠副院长推出的宣教平台我觉得是个非常新颖的APP,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要开始探索使用,要与县、社区建立的更加紧密、直接的联盟关系,不断吸引、扩大病源,通过良性宣传让更多患者来州医院看病,了解我们的服务。就像分子扩散一样,辐射越来越多的面积,切实增强为民情怀,竭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第二就是要夯实两个基础。一个是强调治疗能力。医院不是大学,也不是科研院所,患者到医院来目的只有一个‘治病’,而不是来听学术讲座,所以治病能力是我们医院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能力。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是不会看病的,她在青蒿素萃取工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高了青蒿素的纯度,而青蒿素又能够治疗疟疾,所以她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她本人的确不是医生。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知识,从事新知识的生产,因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难度高的域外探索。我们要在保证治病能力强的前提下,再谈教学、科研,从而将现有的临床知识条理化、理论化、系统化,研究最新前沿医学技术,进而对现有的临床经验进行升华,这是提高医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反过来,科研和教学能力变强之后,又能反哺我们的治病能力,这是一对存在连贯的辩证事物,决不能为科研而科研。第二个就是最佳的服务态度。越是顶尖医院,流程越规范;越是知名专家教授,服务态度越一流,越是不知名的小医生越是“牛气冲天”。在医德医风这一领域,大家还是要格外注意,我们把这些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安院长早上和我沟通交流时说,医院很多老专家都在讲他们参加工作这么久从未听过医院历史上搞过5年规划。今年,中央、省委、州委的精神非常明确,医院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要高起点、高质量科学编制医院5年规划。如果没有未来5年的规划,如同之前的老样子任性发展,毫无章法可言,就像自由生长的树木一样,最后奇形怪状、不堪入目。因此,医院层面会多次分析研判、结合实际制定十四五规划,讨论好之后,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后5年,一定要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走。抓住机遇才能赢得未来,苦干实干才能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