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环境肿瘤防治研究学术研讨会(临夏站)暨临夏州人民医院环境肿瘤防治共建单位启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这标志着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首个聚焦“环境致癌因素”的共建单位正式落地临夏。
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主委、兰大二院普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兰州大学原副校长李玉民教授及团队,州卫健委副主任年君宝、州疾控中心副主任裴生鹏、我院院长安永东等领导专家及科室骨干参会。
李玉民教授致辞强调,环境是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构建区域性防治网络至关重要。专委会自2023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广环境肿瘤防治理念与技术。此次共建将整合专委会及兰大二院国家重点专科资源,重点破解高发肿瘤与环境关联机制,在发病机理研究、早期预警技术等核心领域求突破,推动临夏环境肿瘤学发展,服务健康中国。
安永东院长深入分析了临夏地区严峻的肿瘤挑战,作为42个民族、超300万人口聚居区,我州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全省,2024年收治肿瘤患者达1541例。经济基础薄弱、筛查能力不足、科普滞后加剧了疾病负担。作为临夏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我院已组建专项团队,未来将依托共建平台,建立本土肿瘤数据库,追踪环境致癌物,提升早筛早诊能力,下沉防控资源,并开展民族特色健康科普。
会上,李玉民教授与安永东院长共同签署协议并揭牌“环境肿瘤防治研究共建单位”。此举将国家级前沿科研力量注入临夏。我院将深入解析本土环境致癌因素,共享全国抗癌数据平台,探索“临夏经验”,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
学术研讨会环节,李玉民教授阐述了多民族聚居区环境致癌物研究的全国样本价值;张辉教授分享了“兰州大学模式”肝癌全程化管理及环境预防经验;张军强教授讲解复杂腹腔感染个体化治疗;陈海霞博士聚焦食管癌与地域饮食关联研究。内容紧扣环境致癌机制与临床实践,提供宝贵指导。
本次会议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促进了深度合作。作为共建单位,我院将在专委会支持下,致力破解高原环境致癌难题,推动“防-筛-诊-治-康”全链条服务落地,为降低肿瘤发病率、提升全民健康贡献力量,书写“健康中国2030”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