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州人民医院收到一面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大夏河畔州医院医术医德美名传”烫金大字,表达了马先生对州人民医院救护他母亲的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
患者马奶奶因“恶心、呕吐、眩晕不适3天”就诊于我院消化科,完善头颅MRI及颈部血管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第二日突发寒战、发热、腹痛、巩膜黄染等症状,很快就处于浅昏迷状态,急查肝功提示:总胆红素101umol/l(正常3.42-20μmol/L),直接胆红素77.9umol/l(正常0.1-6.8umol/L)。消化科主任医师周明、主治医师马得才综合马奶奶病情考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可能性较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感染中严重的类型,来势凶猛、治疗棘手、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危急,给予抗感染、激素、补液等治疗后行床旁超声检查,但患者胆道扩张不明显,难以行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遂联系核磁室主任医师马恩潭行急诊MRCP,结果提示:胆总管下段多发结石。综合患者入院时症状考虑急性感染引起,初始因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现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且胆管梗阻加重,随时有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随时危及生命,科室讨论一致认为,采取紧急ERCP势在必行,否则将随时发展到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届时可能彻底失去抢救机会!
ERCP是诊断、治疗胰胆疾病的微创介入方法,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被公认为诊断胰胆疾病的金标准,也是治疗胰胆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周明主任耐心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分析利弊,在取得家属信任和认可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介入手术室打响,消化内科、麻醉科等有关学科严阵以待,共迎“强敌”!
麻醉科主治医师马明华为患者行气管插管,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时调整麻醉用药,为手术安全的进行保驾护航。在消化科首席特聘专家刘雄昌教授的指导下,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马剑、主治医师马成龙不到30分钟时间便成功完成了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等系列微创手术,最大程度避免了患者在术中出现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凭借着医护团队的万全准备与娴熟技艺,本次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数小时患者总胆红素已由术前101μmol/L降到32.5μmol/L,病情逐渐好转。
【小贴士】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常见的急腹症,它常由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等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致使胆道化脓、胆道内压力升高,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造成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其治疗原则是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减轻胆管内压力和引流胆汁。因该病进展迅速,需在严重休克或多器官功能未发生衰竭之前就尽早采用手术治疗。
★什么是ERCP技术?
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引流、胆道结石取出、胆管支架置入等治疗,使原来只能外科手术的胆总管结石、胆道梗阻性黄疸、胰管结石等胆胰疾病通过ERCP技术得到较好解决。因ERCP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较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刘雄昌教授是甘肃省知名消化科专家,一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导,日本爱知县一宫西病院名誉指导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特聘为临夏州人民医院消化科首席专家,每周三到我院消化科教学、查房、门诊、手术。实施胆总管结石的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RCP)、消化道早癌粘膜切除术(ES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术等均免专家费,在临夏本地就能享受省级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不增加额外费用,请有就诊需求的广大患者到我院消化科就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