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们观念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忍一忍能扛过去的病就不是大病,找个偏方、到小诊所开点药减轻症状,不会主动到正规医院就诊,因此临床上总会遇到病史长达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慢性病患者。
春节来临之际,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到一位60岁的“黄疸”患者马先生,因家境不好,硬生生忍受了十几年的病痛折磨,节前因腹痛剧烈加之出现黄疸、发热,实在无法忍受才由家属送至我院就诊。住院完善腹部磁共振等检查后,发现患者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胆管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内可见充满性结石,大小结石多达上百枚,多到医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且患者已出现肝功能减退的相关症状。经过肝胆外科团队商讨,大家一致认为手术治疗是马先生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
然而术前准备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马先生是十分罕见的“熊猫血”——RH阴性血型。肝胆外科联系我院输血科后得知周边地区没有相同血型的库存,与直系亲属的血型配型也无法与之匹配;更郁闷的是患者症状逐渐加重,无法等待相同血型的采集,同时肝叶切除手术有极大的出血风险,这就意味着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备用血,患者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整个手术准备工作陷入了“死胡同”。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肝胆外科主任常全科会同麻醉科、呼吸科、血液科、输血科、感染科、核磁室等多位有关学科主任共同参与讨论,大家还是一致认为该患者目前的病情需要尽早行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可以考虑在术中行自体储存式输血。方法有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因为该方法终究无法彻底降低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最能有效避免风险的还是要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细致操作,安全可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最大程度减少出血量,这是对整个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程度及主刀精准操作水平的巨大考验。
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常全科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前反复演练各种术中并发症防范和处置预案,力争做到事无巨细、尽善尽美。最终于2月6日进行手术,为马先生行肝段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术中要切除患者胆囊、肝脏II、III段及部分IV段并切开肝外胆管,取净肝内外胆管内结石。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注意力高度集中、配合默契有序,主刀常全科主任“谨小慎微”,时刻谨记患者的特殊性,整个手术过程有条不紊,最终在出血量100ml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患者于2月17日康复出院。
本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仅考验的是外科医生的能力和责任心,也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协同诊疗疑难复杂病例的优势。近年来,肝胆外科团队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补齐技术短板,相继开展各类开腹及腹腔镜肝切除术,为肝胆疾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他们秉承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充分借助综合医院资源优势,围绕疾病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会诊、讨论,努力降低诊疗风险,极大的提高了科室的综合救治能力和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