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医保指定医院
0930-6212297
医院新闻

州医院有个准个草

2024-02-07 15:54:41 95次 供稿:祁培峡 准个草 编辑:曹香兰 摄
手机端浏览
字号:

  她用持之以恒的温情温暖了藏地患者,让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感受到了州医院的关爱和温暖,用她的话讲,“我们本来就像茶与盐巴一样不能分离。”,5年来,准个草和其他两名藏族导医凭借着耐心、专业、优质的服务,共同演绎了州医人与藏族群众间的鱼水情深。

  近年来藏地患者来州医院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多,其中85%以上都是牧民,常年放牧没有时间外出,且没有接受过持续性汉语教育不会讲普通话,这让他们在医院就诊举步维艰。从进入医院工作的那天起,看到藏族同胞因语言不通导致就医难的问题让准个草印象深刻。当时她有一个目标,“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周边藏区患者在州医院就医畅通无阻,让更多的患者不再饱受病痛折磨。”,为了实现目标,她积适应环境,克服生活、工作各方面困难,深入临床各科室“跑腿”,了解各科室管理、人员结构、业务开展情况,这些工作为她跟临床打交道积累了经验。工作中她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开展“健康驿站”、“红石榴”志愿服务队、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时事前都会制定工作计划,事后对工作中的不足查漏补缺,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然她的主责主业还是一名“导医”。从早上8:00开始上班到晚上6:00下班,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为接诊藏族患者提供全程陪同服务,从挂号、就诊、检查、住院到出院,全力帮助患者破除语言交流障碍,与临床医生更好地沟通,实现有效和准确的症状描述和医嘱传达。同时,来自青海黄南、四川阿坝等地患者来州医院需要长途跋涉,除了语言障碍上的困扰外,完全陌生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在心理上也是极大的考验,常常会让他们倍感无助。而准个草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通过耐心解答疑问、贴心慰藉鼓励,消除患者在州医院就医存在的不安。

  2023年3月16日,准个草在导诊台值班时,看见一位40多岁的藏族女性患者在挂号区来回踱步,满脸愁容,久久不见其挂号看病。见此情形,她第一时间上前了解情况,得知患者桑吉草是阿木去乎的一位牧民,身体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因医疗水平有限而转诊到州人民医院。来到门诊一楼大厅,因为不会讲普通话连挂号都成了难题。了解情况后,准个草帮助桑吉草挂号、就诊、检查直到住院全程陪同,帮助其与接诊医生沟通交流,做好医患间翻译交流。病愈出院时,桑吉草找到了准个草,激动地从兜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500元钱和一条哈达,满含热泪的对她说;“我从小生活在牧区,家里人都忙着放牧,没人陪我来医院,自己从小就没上过学,也不懂汉语,要不是你帮忙,就只能回阿木去乎了,钱和哈达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务必收下。”,看到满心的诚意,她收下了那条代表敬意与感恩的哈达,拒绝了红包。在她看来,在别人困难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忙解决困难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还有次,患者旦增因“进行性排尿不畅1年,肉眼血尿,加重1周”,从四川阿坝来我院就诊。在导诊台登记后,准个草按病种把患者带到泌尿外科就诊。对这名藏族患者的救治泌尿外科高度重视,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完善膀胱镜病理检查后诊断为“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经过充分完善术前准备,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回肠代膀胱术+回肠皮肤造口术+盆腔引流术+腹腔引流术”,术后患者48小时下床活动,72小时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期间,准个草一直都在提供沟通协调、翻译导诊、陪诊送诊等,直至病愈出院。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8月18日藏族患者曲尼卓嘎腹痛来院就诊的事情。曲尼卓嘎产后7个月,当时还处于哺乳期,就诊时已持续腹痛3天,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准个草为她挂了妇科的号,就诊过程中全程同声翻译,经诊断后确诊黄体破裂,盆腔积液达6cm,腹腔内出血多,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妇科为她实施了手术,一切都很顺利。“卓嘎从州医院治疗出院的时候,在大厅久久握着我的手,把用藏文写的一份感谢信递给我,眼神里充满感动和感激,那一刻我真的感觉无比幸福,觉得做得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准个草说。当然这些只是她众多故事中的个例,在州医院工作5年,她累计接待各类患者约700人次,帮助主治医生与患者沟通1000余次,帮助挂号和领取检查单4000余人次,寄送检查结果单、药品260余次。滴水汇集,终成河流。她和其他两名藏族导医的事迹在周边藏族群众中一传十、十传百,通过口口相传,很多藏地百姓都知晓临夏州医院有几个自己的“曼巴”。

  工作期间,她模范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积极与汉族、回族、土族患者、同事友好交往,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在忙碌的5年里,院领导、同事给予了她足够的宽容、支持、帮助,让她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就像歌词里唱的,“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她把州医院视作故乡,将这里的同事当作家人,大家也把她当作姊妹。那是2021年4月的某天,怀孕6个月的她突然感觉头晕目眩,眼看即将倒下,科室姐妹见状紧急将她送往急诊科,接诊医生组织多学科会诊,当时的情形不容乐观。经会诊讨论,最终决定转院至条件更好的省级医院治疗。事发突然,家人没能及时赶来医院,科室同事和负责人马雪琼一直陪伴在身边悉心照料,如同家人一般给予呵护关爱。住院期间杨发萍院长亲自到病床前探望,送来了马丁援书记、安永东院长的牵挂问候,详细了解病史,细心查体,耐心解释治疗方案,内心焦急恐惧的她心安了许多。虽然伴着病痛折磨和家人不在身边的痛楚,但那一刻她内心并不凄凉,州医院大家庭的温暖让她有了战胜病痛的勇气和信心。经过这件事她对医院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坚定了努力奋斗始终坚持冲在最前线的信念。

  “藏族导医和藏族患者就医的每一件事相关,通过实实在在地给藏族患者点滴服务,真正地做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准个草深知自己作为一名藏族导医做得还远远不够,她表示新的一年仍将继续努力,在工作岗位上燃烧自己的青春热血,守护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刻以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他人,把藏族导医服务做得更好!

预约挂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