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及全省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做好当前特殊形势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关键是“守住门,管住人”。现向全院职工提出以下倡议:
一、坚决执行医院疫情防控12条规定
1、全院职工立即进入“战时”状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随叫随到。
2、各科室立即按照《平战结合手册》及相关应急预案调整各项工作。
3、严控人员出行活动,暂停所有线下会议、培训等聚集性活动。
4、及时主动报告报备。非必须不外出,严格限制前往国外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确需外出必须提前向所在社区和医院人事科报备,严禁擅离职守。
5、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好首诊负责制,大力推行非急诊患者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和预约治疗。
6、各科室各病区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制度,住院病区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非必须不陪护”制度,每日开展健康监测。
7、坚持“医患同防”、“人物同防”的原则,严禁各类物资未消毒进入院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严禁职工车辆乘载家属、朋友等院外人员进院,严禁将医院车辆通行证外借他人使用。
8、严格落实各级值班值守制度、院领导带班总值班制度、二线值班制度、科室人员值班制度。各级各类值班人员必须到岗到位,履职尽责。
9、全体员工(包括保安、保洁、食堂、超市等外包公司人员)严格执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日报告制度。
10、严格落实请示汇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杜绝迟报、瞒报和漏报。
11、疫情特殊时期,倡导全院职工以身作则,自觉劝阻快递、外卖人员不进入医院。
12、全院职工严肃保密工作纪律。严禁通过微信群、互联网等传输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二、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12条要求
1、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2、科学戴口罩。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6、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7、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8、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9、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10、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1、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12、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愈是艰难,愈要同心。做好疫情防控,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