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医保指定医院
0930-6212297
医院新闻

人工肝,让肝衰竭患者不再惶恐

2022-04-20 18:53:07 124次 供稿:马玉林 编辑:柴秀礼 摄影:杜鹃 审核:马丁援 发布:
手机端浏览
字号:

  近日,州人民医院感染一科联合ICU对两例肝衰竭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患者病情得到迅速遏制,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最终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康复出院。

  病例1是一名42岁的男性患者马某,以“亚急性肝衰竭,胆汁淤积性肝炎,肺部感染”在和政县医院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当时欲往省级医院治疗,因疫情遂来我院就诊。来院时患者消化道症状重,总胆红素最高达到399.2umol/L,白蛋白28.9g/L,国际化标准值1.880,经积极保肝、抗炎、支持治疗并联合ICU进行血浆置换+DPMAS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总胆红素降至50.4umol/L,白蛋白恢复到36.6g/L,国际化标准值恢复到1.070,患者康复出院。

  病例2是49岁的男性患者杨某,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肝衰竭,自发性腹膜炎,胸腔积液”收住我院感染一科。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恶心、腹胀、极度乏力,总胆红素最高达到541umol/L,白蛋白24.2g/L,国际化标准值1.630,经积极保肝、抗炎、抽胸水、支持治疗,并联合ICU进行血浆置换+DPMAS治疗。目前患者总胆红素112.2mol/L,白蛋白34.7g/L,国际化标准值1.140,无特殊不适,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转门诊继续治疗。

  肝衰竭是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严重损害的疾病,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通常在55%-70%以上,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人工肝是一种利用多项血液净化技术,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肝脏功能的治疗方法,为肝细胞再生及肝能恢复创造条件。我院ICU自2021年起成功开展,并已完整配备医护团队形成了“人工肝治疗床位”,即患者在ICU随治随走,节省了转科形成的费用,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

  感染一科进行的保肝综合治疗及ICU联合给予的血浆置换+DPMAS治疗,对于肝衰竭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该技术的应用是我院多学科鼎力协作治疗的成功案例,让肝衰竭患者不再惶恐,不但节约了在省级医院治疗的昂贵费用,而且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优质高效的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

  【专家介绍】

  徐文栋,副主任医师,临夏州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临夏州感染病质控中心副主任、甘肃省医学会感染分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感染性疾病及肝病20余年。发表国家级杂志论文多篇,专著一本,主持州级课题一项,参与课题两项。

  马玉琳,临夏州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临夏州感染病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公共健康服务分会委员,从事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到省内外学习深造。阐长肝病、结核病的诊治,发表专著两本,论文三篇,协助完成科研三项。

  杨虎勇,中共党员,临夏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副主任。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17年,擅长各种急危重症诊治技术、各种生命支持技术和监护技能,对于疑难、危重、急症的救治、围手术期的加强加护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入选2021年甘肃省创伤救治医疗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先后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伟伟,中共党员,临夏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2016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10余年,擅长各种急危重症及中毒患者的救治。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州级科研项目三项,发表国家级论文三篇。2013年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2013年、2016年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

  杜娟,临夏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2015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主要擅长内外科急危重患者及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治疗。协助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发表国家级论文一篇。

预约挂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