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统筹推进临夏州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安排确诊人员的隔离救治,州委州政府决定将某医院定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由州人民医院代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院党委主动受命,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精心规划,党政主要领导亲临一线、临阵指挥、多方协调。2020年1月23日上午9:00接管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匮乏的某医院原住院部后,院党委书记马丁援同志,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永东同志按照疫情防控工作双组长制的要求,紧急主持召开9次施工工作调度会,筹备安排接收医院的院内感控、医护力量、设备调剂、药剂储备、信息畅通、后勤基建、医院安保等全方位工作。1月24日除夕夜,工作人员放弃阖家团圆的时间,争分夺秒,挥汗如雨,奔波在定点医院的角角落落,机械设备通宵进行场平、回填、改造,黑夜的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宛若白昼。总务、院感部门连夜联系院外基建公司绘制住院部改造平面图,一线督战的领导和设计师们不眠不休,抓紧攻坚,进驻现场加班加点施工。同时,邀请甘肃省院感专家张俭主任现场指导规划定点医院“三区域两通道”,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和流程,设置指示牌,做好标识,对病区进行了严格的分区改造,封堵楼层过道,进行了污染区、清洁区、缓冲区隔断改造,确保污染物二次处理、清洁区环境符合环保监测标准,防范二次感染的发生;对原有的10个病房、34张床位进行了扩充升级,增加至18个病房、61张床位,工程进展井然有序;积极准备防治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药物和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常见基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联合多名中医药专家制定了临夏州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定点收治医院紧急配置了负压吸引器、红外线测温仪、担架车、注射泵、呼吸机、医用N95口罩、防护服、防护目镜、过氧乙酸、氧气瓶等急用物资,并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安排人员对住院部进行线路铺设、安装开关,保障每一个病房能正常开启紫外线消毒灯,对损坏和补装的灯具进行排查和改造;负压救护车随时待命,确保及时转运病人。院纪委专项跟踪落实工程质量与建设进度,确保全程高效、有力、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甘肃省应急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临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临夏州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规定,1月25日上午,院党委在改造现场召开紧急党委会议,决定为州人民医院代管的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紧急采购一批价值430多万元的医用设备、信息设备、后勤物资、基建维修等疫情应急防控物资,以备急救之用。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医院通过一次次的研判“会诊”,开出了一张张应对疫情防控的精准“良方”。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广大医护人员纷纷响应院党委的号召,主动请缨,奔赴定点医院,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目前抽调的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他们挺身而出,战斗在第一线,以大局为重,视病人如亲人,坚守岗位、沉着应对,用临危不惧的最美逆行和众志成城的火线出击,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与时间赛跑,就是与病魔赛跑。仅用三天四夜,截止1月27日下午3:00,定点收治医院改造项目所有工程按期收尾,在通过了卫生主管部门的验收合格指令后,立即投入运行。临夏“小汤山”的背后,是州医院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舍小家、顾大家”的英勇担当,是领导干部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州人民医院将会在接下来的疫情防控中筑起一道让党和人民信任的铜墙铁壁,书写一幅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新篇章。